中國周五(7/19)宣布將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此舉邁出了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關鍵一步。
中國央行周五稱,將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讓金融機構自主確定貸款利率。該措施定於周六生效。
目前,中國央行僅對存款利率上限和貸款利率下限進行管理,這一制度使國有銀行擁有充足的資金,可隨時為長期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大型支出項目提供資金。銀行的貸款利率不得低於央行基準利率的70%,但沒有上限管制。
中國央行此次未對存款利率上限做出任何調整。銀行可將存款利率設在央行基準利率的110%。分析師們之前一直表示,這一上限降低了居民的儲蓄回報,並讓政府推動經濟增長模式向消費拉動型轉變的努力受挫。
不過,分析師們周五表示,放開貸款利率管制是中國推進金融改革的重要信號。高盛(Goldman Sachs)的經濟學家宋宇表示,這是中國邁出的積極一步。
此舉表明了中國新領導層推進金融改革的決心。
其他分析師也持類似的觀點。匯豐(HSBC)的經濟學家馬曉萍表示,央行此舉主要向外界傳遞了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信號。
由於中國企業的貸款需求依然旺盛,多數貸款利率實際上都高於貸款利率下限,因此此舉不太可能立即對金融系統產生重大影響。
馬曉萍還說,央行此舉的時間點選的很安全。
中國央行一直表示希望放開金融管制,取消貸款利率下限是金融改革的關鍵步驟。在中國經濟顯現放緩跡象的背景下,任何下調貸款利率的做法,即使不會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也都會受到經濟學家和改革派的歡迎。改革派的一貫主張是中國必須放開金融系統管制以促進經濟增長。
中國央行網站發布的公告稱,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將更好地發揮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作用,更有力地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談到這次改革沒有涉及的存款利率的問題,央行較為謹慎,稱改革沒有進一步擴大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主要是考慮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影響更為深遠。放開存款利率管制是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中最為關鍵、也是風險最大的階段。
中國央行稱,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浮動區間暫不作調整,以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需求。
中國央行還表示,下一階段將繼續完善市場化利率形成機制。
長期以來,中國的利率管制導致存貸利差人為擴大,這種局面不僅讓銀行獲利豐厚,也讓作為傳統經濟支柱的國有企業獲得了廉價信貸。
但由於利率管制導致居民的儲蓄收益降低,中國政府推動經濟增長模式向消費拉動型轉變的努力也受到牽制。分析師認為,中國消費水平落後於美國等多個國家的一個原因就是存貸利差。
利率市場化被認為是中國放開資本管制和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的必要條件。在開放程度較高的金融市場,官方設置的固定利率如果和國際利率差距太大,就可能會引發大規模的資本流動,因為儲戶會跨境尋求更高回報。
但中國政府一直不願放開利率管制,原因是擔心此舉會迫使國內銀行高息攬儲,進而擠壓銀行的利潤空間。
(WSJ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