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Forex 麥喆思外匯

2013-06-01

外匯市場 - 維基百科

外匯市場(英語:Foreign exchange market,簡稱ForexFXcurrency market)是一個分散於全球各地用於交易貨幣的金融市場。除星期六、星期天和交易中心所在國家的重大節日外,世界各地的金融中心按所處位置輪流運轉,使外匯市場能24小時不間斷的買賣各種貨幣。按交易契約種類,有即期掉期、也有遠期合約等市場存在。外匯市場決定不同貨幣之間的匯率[1]
外匯市場的主要目的是允許企業通過轉換不同的幣種來促進國際間的貿易和投資。舉例來說:它允許美國企業進口英國商品並以英鎊支付其費用,儘管該企業的收支是以美元計算的。它也支持貨幣投機行為和套利交易[2]
典型的外匯交易是一方通過支付一定數量的一種貨幣來買入一定數量的另一種貨幣。現代外匯市場形成於20世紀70年代,之前的30年政府都限制外匯交易(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二戰後世界主要工業國家對商業和金融的貨幣管理規則),當時各國的匯率制度逐步從布雷頓森林體系規定的固定匯率制轉換到浮動匯率制。
外匯市場的獨特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巨大的交易量表明其屬於世界上資產最多的類別,也使其成為世界上流動性最好的市場。
  • 地理上分散。
  • 不間斷運轉:除周末外24小時不停運轉,交易從格林尼治標準時間星期天20:15開始一直到格林尼治標準時間星期五的22:00結束。
  • 多種因素影響匯率
  • 相對其它市場而言較低的保證金比例。
因此,儘管有時中央銀行會幹預匯市,外匯市場被認為是最接近完全競爭的市場。根據國際清算銀行[3]2010年4月的統計,全球外匯市場平均每天的交易量估計為3.98萬億美元,比2007年4月的3.21萬億美元增加了大概20%。一些專業的外匯公司認為外匯市場每天的交易量超過了4萬億美元。[4]
每天3.98萬億美元的交易量細分如下:



市場規模和流動性[編輯]


主要外匯市場1988年–2007年的交易量,單位為十億美元。
外匯市場是世界上流動性最好的金融市場。交易方包括大型銀行、中央銀行、機構投資者、貨幣投機者、公司、政府、其它金融機構和散戶投資者。
英國交易的金額佔總數的36.7%,這使英國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外匯交易中心。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分別為美國(佔17.9%)和日本(佔6.2%)。[5]
外匯期貨和期權的交易量最近幾年持續增長,在2010年4月達到了每天1660億美元(比2007年4月翻了一倍)。外匯衍生品交易佔據了4%的外匯場外交易份額。外匯期貨合同於1972年首先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上市。
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允許國內交易所的外匯衍生品交易(例如貨幣期貨和期權)。這些發展中國家已經允許資本帳戶的完全自由兌換。許多新興國家不斷增加對外匯衍生品的需求。[6]例如韓國、南非和印度已經建立起了外匯期貨交易市場,儘管其對外匯資本帳號有一定的管制。



外匯市場交易量從2007年4月到2010年4月間增長了20%,並且是2004年的2倍。[8]多種因素導致了外匯交易量的增長,其中包括外匯日益成為一種重要的資產類別、頻繁交易者的增加、散戶投資者逐步成為外匯市場的重要組成。電子交易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市場流動性並吸引了很多不同類型的客戶。特別是外匯經濟商通過網際網路使得外匯交易更容易進行。到2010年,小額的外匯交易估計佔到現貨交易總量的10%,也就是每天1500億美元。
因為外匯交易屬於場外交易,經紀人/經銷商之間直接撮合,所以不需要通過交易所或結算所。交易量最大的地方是英國,主要是倫敦,根據TheCityUK的估計,英國的市場佔有率從2007年4月的34.6%增加到2010年4月的36.7%。因為倫敦在市場中的主導地位,所以一個外彙報價往往是指的倫敦的市場價格。例如,當IMF計算其每天的特別提款權價值時,他們使用的就是倫敦中午時分的市場價格。

最大的10家外匯交易商[7]
在2011年5月佔總量的百分比
排名名稱市場佔有率
1德國 德意志銀行15.64%
2英國 巴克萊資本10.75%
3瑞士 瑞士銀行10.59%
4美國 花旗銀行8.88%
5美國 摩根大通銀行6.43%
6英國 滙豐銀行6.26%
7英國 蘇格蘭皇家銀行6.20%
8瑞士 瑞士信貸銀行4.80%
9美國 高盛銀行4.13%
10美國 摩根史坦利銀行3.64%



























市場參與者

和股票市場不一樣,外匯市場分成不同的等級。處於最高級的是銀行同業市場,由最大型的商業銀行投資銀行組成。銀行同業市場的買賣點差非常小並且市場外的參與者無從知曉。下一個級別的點差將增大,這一切都是因為交易量。

外匯經紀商[編輯]

個人投機交易者因為外匯交易平台的興起而成為市場中不斷增加的組成部分,不管是就交易量還是重要性而言。目前,他們通過經紀商或銀行間接參與。經紀商在美國被CFTCNFA監管,這些監管機構定期披露外匯詐騙事件。[9][10]為了解決這個問題,NFA和CFTC從2009年開始對其下屬會員實行更嚴格的要求,尤其是在淨資本金額的最低限制上,結果導致了許多小型且可能存在信譽問題的經紀商轉移到美國以外的國家。


交易特點

主要的外匯交易沒有統一或集中的清算中心,而且極少有跨境監管。因為其場外市場的性質,外匯市場由一些相互關聯的交易市場組成。這也意味著不存在一個單一的匯率,具體的匯率取決於其所交易的銀行、做市商和交易地點。不過實際上匯率通常是非常接近的,否則的話瞬間的套利將抹平這種差價。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路透社於2007年成立了一個叫Fxmarketspace的合資公司,他們希望在外匯市場建立起中央市場結算機制,但是他們的舉動失敗了。[來源請求]
最主要的交易中心是倫敦,但紐約東京香港新加坡也都是非常重要的中心。外匯交易除周末外24小時不間斷,當亞洲交易時段結束時,歐洲交易時段開始,然後接著是北美交易時段,接著又回到亞洲時段。
匯率的波動通常是由實際貨幣流動、GDP的可能變化、通貨膨脹利率Domestic Fisher effectInternational Fisher effect、政府預算、國際收支、大型跨國併購和其它宏觀條件所引起的。重大的消息會公開發布,並且通常是在事先約定的日期,所以許多人同時可以得到同一個消息。
一種貨幣總是和另一種貨幣進行買賣。因此每種貨幣對構成單獨的交易品種,並且傳統上標註為XXXYYY或XXX/YYY,XXX和YYY是指的貨幣ISO 4217國際三字母代碼。第一種貨幣為(XXX)基礎貨幣,由第二種貨幣(YYY)報價,第二種貨幣被稱為相對貨幣(或報價貨幣)。舉例來說EURUSD(EUR/USD) 1.5465是指歐元美元做出的報價,意思是1歐元 = 1.5465美元。 影響XXX的因素會同時影響XXXYYY和XXXZZZ。
因為中文的特點,專業的中文外匯討論往往會以一個字代稱一種貨幣。所有的第二個字為"元"的貨幣名稱以第一個字代稱,例如美元簡寫為"美",加元簡寫為"加"。其它像英鎊簡寫為"鎊",瑞郎簡寫成"瑞",紐西蘭元簡寫為"紐"。
根據到2010年的三年期統計,在現貨市場,交易量最大的貨幣對是:
  • EURUSD: 28%
  • USDJPY: 14%
  • GBPUSD: 9%
自從歐元在1999年1月誕生以來,交易量一直不斷增長,美元能否保持目前在外匯市場的中心貨幣地位是各方公開辯論的話題。直到現在,交易非歐洲貨幣ZZZ兌換歐元通常會影響到EURUSD和USDZZZ這兩種貨幣對的交易,但EURJPY例外。隨著美元在2008年的貶值,一些人表示出對使用歐元來標價大宗商品(例如石油)的興趣,銀行也顯著的增加了歐元做為外匯儲備的一部分。一些出口大宗商品的國家例如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他們的貨幣交易量也增加了。


交易量最大的貨幣
全球外匯市場交易量貨幣佔比[3]
排名貨幣ISO 4217代碼
(符號)
日交易量佔比
(2010年4月)
1
美國美元
USD ($)
84.9%
2
歐洲聯盟歐元
EUR (€)
39.1%
3
日本日元
JPY (¥)
19.0%
4
英國英鎊
GBP (£)
12.9%
5
澳大利亞澳元
AUD ($)
7.6%
6
瑞士瑞士法郎
CHF (Fr)
6.4%
7
加拿大加元
CAD ($)
5.3%
8
香港港元
HKD ($)
2.4%
9
瑞典瑞典克朗
SEK (kr)
2.2%
10
紐西蘭紐西蘭元
NZD ($)
1.6%
11
韓國韓元
KRW (₩)
1.5%
12
新加坡新加坡元
SGD ($)
1.4%
13
挪威挪威克朗
NOK (kr)
1.3%
14
墨西哥墨西哥比索
MXN ($)
1.3%
15
印度印度盧比
INR (INR)
0.9%
其它12.2%
總計[11]200%

外匯風險規避
當一個潛在的不利因素可能影響市場時,外匯市場的資金通常會流向避險貨幣。這種情況的發生是因為規避風險的交易者為減少不確定性,會將有風險的頭寸結清,同時將資金轉移到風險較小的貨幣。[12] 因為外匯市場主要的避險貨幣為美元,有時這種選擇避險貨幣的行為更多的是基於情緒而不是經濟計算。例如,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發生時,世界各國的股票市值都在下降,然而美元指數卻在上升(見圖1),儘管當時的危機主要發生在美國。





Real-Time Economic Data

Google Advertising

Real-Time Sp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