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MatrixForex |
國際股市
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上週三在參、眾議院出席聽證會,眾議院的金融服務委員會在週三先行召開,當中聯準會主席柏南克重申QE立場,更是激勵美股四大指數都在上周四創下歷史新高。市場在柏南克安撫投資人情緒之後,資金再度流向股市。目前美股繼續延續強勁的上升趨勢,今年至今漲幅近20%,無疑是全球表現最好的已開發市場。
上週微軟與Google因財報公布不佳造成股價大跌。我們都知道Google的廣告業務一向是企業投放廣告的第一首選,當美國景氣的復甦力道已經微弱,而廣告業務龍頭的營收下滑,,筆者認為投資人應注意美股有下行的風險,況且美股的融資餘額也跟2000年網路泡沫、2008年的金融海嘯當時的水位相當,投資人應謹慎為之。
歐洲股市在六月中下旬跌深反彈之後,也在上周(7/15~19)來到波段高點。
亞股
亞洲股市近一週漲跌互見,東亞股市方面,日經225指數上漲0.58%,韓股上漲0.08%,港股上漲0.40%,上證指數下跌2.30%。日本大選結果出爐,首相安倍晉三領導的自民黨勝選,在安倍經濟學延續下,估計日圓將持續貶值、週一日股可上演慶祝行情,甚至有可能漲破15000點。
韓股方面,外資上週重回買盤,南韓市場本週初出現了股、匯雙漲的情況,從上週開始,外資在韓股連5天買超,推升了韓圜匯價,同樣的也帶領韓股上漲。
不過相較於上週的漲勢,本週韓股顯得變動幅度相對較小,成交量則有增溫趨勢。整體來看,韓股的反彈力度似乎不甚好,可能與上方下彎的長期均線有關,當前韓股還離季線有一段距離,半年線和年線則收斂到相當近的水穩,短期而言韓股要重回上升段還有些難度。雖然資金流上見外資開始重回韓股買盤,也見量能增加,但仍需更多市場熱點才能有效地繼續推升韓股。目前壓力位於1913點附近,支撐則會是7月11日的長紅K起點1840點。
中、港股市方面,近一週港股都在21000點附近震盪。儘管上週美國與歐洲股市皆上漲,但港股仍受到陸股震盪的影響難見起色。近一週港股成交量十分清淡,每日的成交量收斂到了500億港幣以下,港股大市缺乏方向,投資人耐心漸失,炒股不炒市的氣氛讓恒生指數不見動靜。
對於港股來說,本週站回年線對於未來走揚有利,不過成交量不足的情形必須改善,否則仍難見到盤面熱點。中國股市方面,本週表現依然居於弱勢,上週跳水之後,上週一雖然在GDP成長數值公佈之後反彈近1%,上半年經濟成長率增7.6%,好於市場預期,但市場觀望態度濃厚。短期而言,保守的投資人暫時應遠離中國市場,2000點之下特定買盤出現,但漲勢又有限,2100點儼然成為近期天險。
台股
台股近一週先漲後跌,上週三以前指數緩步上升,神奇拉尾盤力量主導台股走勢,即便成交量縮減,仍在陸股上漲、特定買盤拉抬下將台股推向8250之上,但週四「拉尾秀」失靈,高價電子股、面板股跳水,指數向下貫穿8200點,電子股成為空方的主要狙擊標的,高價股首先發難。而週四收盤之後,台積電召開法說會,對第三季財測保守,且預估今年第四季與明年第一季將出現庫存修正,股價當晚在美交易的ADR 暴跌8%以上,為台股週五開盤前埋下地雷。
回顧近一週台股表現,整週跌幅達1.93%,週五收在8062.03點。本週五當天的跌勢貢獻了當週大半的跌幅,同時成交量也增溫至千億之上,串連起前一天下跌伴隨的900多億成交量,連兩天價跌量增,使不少散戶受害,大盤融資餘額也開始下降。
觀察籌碼方面的變化,外資在現貨部位本週積極做多,買超淨額超過280億新台幣;投信方面,本週以賣超為主,近一週賣出18.6億的台股現貨;自營商方面,本週在現貨買超,買超淨額為34.9億新台幣,合計三大法人近一週在現貨部位買超298.5億新台幣。
展望未來一週,電子股表現孱弱,但整體大盤的下檔空間仍相對有限,投資人短期不必太過悲觀。
債市
美國公債本週殖利率走跌,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創下兩個月新低,同時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在出席國會聽證會時,重申在美國確認經濟回到正軌之前,量化寬鬆不會那麼早撤離,且聯準會是採取逐步的量化寬鬆政策,不會在短期急速改變政策內容。此番言論被認為是力挺寬鬆政策的言論,公債價格在上週繼續下跌,近一週美國政府10年期債券殖利率下降4.37個基本點,週五的利率2.49%。
目前債市還未到利率走揚的階段,部分聯準會官員甚至認為債市殖利率漲過頭,但現在的利率應該可以讓大多數的投資人寬心。近期而言,影響債市的因素仍是聯準會的利率政策,殖利率對此敏感度最高,債市的投資人應留心聯準會動向為宜,在利率上升之前,短線的震盪都還是受QE政策影響。
風險債券方面,新興市場債與高收益債近一週反彈。近幾週美國公債殖利率回穩,高收益債和新興市場債的賣壓獲得紓解,近一週表現穩健,從谷底反彈上揚。
以新興市場來說,新興國家的經濟成長率今年預估為4.6%,明年的經濟成長率則上看5%,遠好於成熟市場。特別是在中國隔夜拆帳款利率逐漸恢復正常,市場上對於新興市場可能加速泡沫化的疑慮有消退。整體而言,市場目前的焦點仍擺在聯準會對於利率的政策上,不過在柏南克聽證會的一席話之後,我們可以歸納出幾個結論。其一,市場終止量化寬鬆政策的條件是經濟復甦、就業改善與通膨過高,目前美國經濟並為出現滿足這三個條件任何一個的跡象;目前的市場更還沒有進入升息階段的本錢,因此利率問題仍是短期政策上造成的波動。對於風險債券而言,對於利率走升的環境抵禦力強,但重點仍是挑選正確的計價貨幣和評級,才能避免陡升的違約率造成過多損失。
匯市
近一週美元指數從高檔回落,美元指數本週小漲0.09%,週五收在82.82。
今年以來各貨幣的走勢,歐元雖有5.1%左右的升幅,但美元的也升值了超過5%,歐元兌美元實際上並沒有見到升值的情況。前波美元的升幅主要是因聯準會可能提前終止量化寬鬆而造成,如果這方面壓力減輕,美元可能些微回檔,但仍會在80以上。歐元升回1.30之後,從兩週前的低點走升,中期來看,歐元兌美元在1.275至1.34之間震盪,預料未來將繼續在此運行,短線上雖有機會延續反彈,不過反彈的幅度仍相對受限。
近一週商品貨幣漲跌互見,澳幣貶值0.20%,紐幣升值0.59%,加幣下跌0.11%。澳洲央行表示,澳幣貶值會略微加大通膨壓力,但是並不會妨礙澳洲央行繼續降息。目前澳洲繼續該國的匯率調整,加上目前已經出台的貨幣刺激措施,澳洲央行對澳幣下跌感到滿意,甚至表示還有進一步寬鬆的空間。
7月份的會議澳幣決議繼續維持利率於2.75%,市場則認為8月份可能降息至2.50%。央行對於近期的經濟數據看法保守,且中國方面的經濟成長減速,上半年GDP同比增加7.6%,給予以出口原料為主的澳洲壓力。目前商品市場雖已回穩,澳幣也重回兌美元0.9之上,但整體而言還是偏空。以目前澳洲央行的政策來看,澳幣還有下跌的空間,投資人可逢高沽空。
紐幣近一週的表現則和澳幣相似,整體而言上升與下跌的力道互相拉鋸,紐西蘭第二季度CPI增速減緩,通膨溫和低於預期,是13年半的新低。通膨率減緩意味著央行存有更多空間進行貨幣寬鬆。近期紐西蘭國內經濟堪稱健全,給與紐幣強勁的支撐,但高匯價仍不是當前央行所樂見的情況,未來將繼續追蹤經常帳情形,並佐以通膨水準,適時打壓過度強勢的紐幣。
亞洲貨幣方面,日圓貶值1.47%,韓圜上漲0.02%,人民幣下跌0.14%。日幣近兩週在100附近震盪,日圓再度升值,在週三的國會作證前,投資人對大量做多美元產生疑惑,上週柏南克發出對於貨幣寬鬆溫和暫不退場的論調,使美元出現一些貶勢。然而對日圓而言,上週末前升值的壓力可能增加。而安倍的自民黨獲勝後,日圓應可上演「慶祝行情」延續貶勢,美元兌日圓的匯價則可回到100之上。安倍首相的「第三支箭」可望繼續推動,利用貨幣貶值增加通膨、刺激經濟的施政方針將不會有太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