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Forex 麥喆思外匯

2013-07-18

“餘額寶”會衝擊銀行存款嗎?(WSJ專欄)

戴志鋒 / 劉瑞

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寶打造的“餘額寶”相當於“支付寶+貨幣基金”。它並不高深復雜,其本質是不過是讓支付寶用戶購買了一款貨幣基金,使其不但能獲得貨幣基金投資收益,同時餘額寶內的資金還能隨時用於網上購物、支付寶轉賬等支付功能。

但就是這樣一款並不復雜的產品,自6月中旬推出以來,如何能如此迅速的發展,它的成功基因是什麼?潛在的規模會有多大?大規模發展後的瓶頸又來自哪裡?會對銀行存款造成多大的衝擊?


“餘額寶”的成功基因

“支付寶”強大的平台資源。金融產品同質化程度高,復制成本低,因此平台和渠道就成了影響一個產品規模的重要因素。支付寶作為國內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擁有超過8億注冊用戶,日均交易額超過45億,假設每筆交易的周轉時間為5天,則平均沉澱在支付寶內的資金規模就超過200億。支付寶龐大的客戶資源和資金沉澱給了“餘額寶”巨大的發展空間。

此外,支付寶的優勢還在於提供其他平台無法給予的便捷性:雖然一般貨幣基金也可以做到T+0贖回,但必須等到當天收市清算後資金才能到賬。但支付寶利用自身信用中介的職能,可以讓客戶做到餘額寶賬戶實時消費和向支付寶賬戶轉賬,這是一般貨幣基金無法提供的服務。

快速歸集短期、小額的支付類資金。截至6月底,“餘額寶”規模大約66億,客戶規模250萬,戶均餘額2600元(編者注:據7月15日《中國証券報》報道,目前“餘額寶”規模或已超過100億,客戶規模或超過400萬)。支付寶可以讓客戶做到餘額寶賬戶實時消費和向支付寶賬戶轉賬,相對一般理財產品和貨幣基金流動性具有優勢。同時,互聯網的便捷性、批量性和延展性使得該類資金能夠快速歸集,快速上規模。“餘額寶”的資金屬性主要是:短期(3個月以內),金額較小(萬元以內)資金,目前主要是用於支付的結算資金。

產品定位差異化:高流動性+較高收益。“餘額寶”的競爭對手主要是銀行存款和貨幣基金等理財產品。與活期存款相比,“餘額寶”收益水平優勢明顯,但在支付結算和取現等方面有所不足;與定期存款相比,“餘額寶”的收益水平相似(一年期),但便捷性和靈活性較強;“活期寶”是光大銀行的一種具備較高流動性的理財產品,以5萬元為起點,用戶可以隨時進行支取、轉賬和消費,收益率水平約為2.5%,招行的“日日金”、興業的“現金寶”均為此類產品。與“餘額寶”相比,“活期寶”具備更便利的應用,但起點較高;常規理財產品適用於比較注重收益水平,但對資金流動性要求較低的客戶。“餘額寶”與銀行各類產品相比並沒有絕對的優勢,但卻有差異化的產品特征,這為其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土壤。



“餘額寶”的發展空間測算

“餘額寶”的潛在空間超千億。我們預測未來“餘額寶”的潛在規模達到2000-3000億,主要從兩個維度考慮。

維度一:替代性產品規模

(1)、由於餘額寶本質是一種貨幣基金,但便捷性要優於一般貨幣基金,因此既有支付寶使用習慣,又進行貨幣基金投資的客戶將成為餘額寶的潛在客戶。中國目前貨幣基金的總規模大約3600億,假設其中有支付寶使用習慣的客戶佔20%,則有720億貨幣基金存在轉為“餘額寶”的可能。

(2)、中國居民活期存款餘額約16萬億,其中有部分對收益較敏感,且流動性需求稍弱的客戶有可能成為“餘額寶”的潛在客戶。而且支付寶作為國內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擁有超過8億注冊用戶,日均交易額超過45億,全年交易額達到1.6萬億,佔到中國2012年居民消費額的8.6%。隨著支付寶應用進一步普及,“餘額寶”的流動性水平會進一步提升,預計未來“餘額寶”對活期存款的替代規模在千億以上。

維度二:“餘額寶”在支付寶平台的滲透深度

目前支付寶的注冊用戶達到8億,假設其中10%為活躍客戶,則“餘額寶”的潛在客戶可以達到8000萬,單戶餘額與目前水平一致(戶均餘額2600元),則“餘額寶”的潛在規模約為2100億。

綜合這兩個維度,我們認為“餘額寶”中短期的增長空間大約在2000-3000億。

“餘額寶”大規模發展後的瓶頸

缺乏信用優勢,難吸引大額資金。目前餘額寶戶均餘額2600元,更多客戶會是處於嘗試的角度。大額資金存放更多會考慮“安全”,銀行背後有政府的信用擔保,多年經營的信用積累,這是支付寶無法比擬的。“餘額寶”未來大規模發展必須突破的瓶頸:如何吸引較大額資金、較高端資金。

從本質上,“餘額寶”與銀行負債業務相比,在產品(銀行具有牌照和產品設計優勢,而“餘額寶”來自第三方產品嫁接)、風控(銀行自身就具有多樣化的資產業務,風險識別能力強,且有資本和撥備優勢)和信用上都沒有顯著的優勢,而更多依靠平台優勢提升傳統金融產品的靈活性。因此,我們認為“餘額寶”對銀行負債業務不會有質的衝擊。

上規模後,流動性管理壓力會明顯上升。“餘額寶”的流動性風險首先受制於貨幣基金的流動性狀況,短期大額贖回和貨幣基金流動性管理不當都有可能導致“餘額寶”出現流動性風險,如去年天貓“雙十一”活動單日交易額就超過200億,大額被動贖回勢必給流動性帶來一定衝擊。

一旦“餘額寶”發展到一定的體量,流動性管理壓力會明顯加劇。“餘額寶”內資金可隨時在天貓和淘寶上進行消費,但貨幣基金每日收盤後才能給與“餘額寶”結算,這期間實際是支付寶為貨幣基金進行了信用墊付,如果貨幣基金無法按時與支付寶進行交割,支付寶則面臨頭寸風險。目前支付寶的日均交易額大約為45億,假設每筆交易平均周轉時間為5-7天,則支付寶的沉澱資金也僅有200-300億,一旦“餘額寶”發展到一定的體量,支付寶自身就很難應付流動性危機的衝擊。上規模後,“餘額寶”必須保留較大規模的備付資金,但這就會對“餘額寶”的收益和流動性產生影響。

相比之下,銀行的資金體量要遠高於支付寶,並且有著完善金融體系相互支持的流動性保障 (央行──大型銀行──中小銀行);抗衝擊的能力也遠高於前者。

收益的波動性。“餘額寶”收益掛鉤貨幣基金收益,而貨幣基金收益會隨著市場情況波動,甚至有出現虧損的可能。相比銀行存款收益的確定性偏弱,這對於要求極高安全性和流動性的客戶顯然不具吸引力。

銀行的競爭和反制。銀行“活期寶”類產品在風險和流動性兩方面都優於“餘額寶”,收益水平與“餘額寶”相似,只是由於有起始金額(一般為5萬元)較高,使得一些小額資金無法購買。如果“餘額寶”的發展衝擊到銀行存款,銀行可以通過放鬆起始金額限制降低餘額寶對客戶的吸引力。



結論:對銀行存款衝擊有限 

通過對“餘額寶”商業模式和產品優勢和劣勢的判斷,預計“餘額寶”近期會迅猛增長,從零增長至百億、乃至千億元;但在千億級別後會面臨瓶頸,增速放緩,對銀行存款的衝擊會十分有限。未來對銀行衝擊最大的會是“阿裡金融”和“騰訊金融”這類互聯網的平台公司。

本文作者戴志鋒是海通証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劉瑞是海通証券銀行業分析師。文中所述僅代表他們的個人觀點。(WSJ專欄)

余额宝

Real-Time Economic Data

Google Advertising

Real-Time Sp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