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國猶他州 鹽湖城 肯納可銅礦公司 (Kennecott Utah Copper) 賓漢礦場 |
從黃金到銅再到鋁,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下跌正在削弱全球金融市場最流行的投資策略之一,即中國和其他發展中經濟體的強勁增長與許多原材料的相對缺乏將令大宗商品價格維持漲勢。
根據巴克萊集團(Barclays PLC, BCS, BARC.LN)的數據,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已經向追蹤大宗商品指數的指數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投入了逾4,400億美元。而晨星(Morningstar)的數據顯示,同期美國股票基金的淨資金流入僅為250億美元。
用道瓊斯-瑞銀大宗商品指數(Dow Jones-UBS Commodity Index)衡量,整體大宗商品價格在1998-2008年間增長了近一倍,包括石油、黃金在內的一些產品同期漲幅高達七倍,進而在分析師與策略師們中間引發了有關大宗商品“超級周期”的討論。
但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大宗商品價格再也沒有重回巔峰,反而從2011年年中開始走低。這一趨勢今年出現惡化,使得投資者與分析師們認為“超級周期”行將結束。道瓊斯-瑞銀大宗商品指數在上半年累計下跌10.5%,而銅、鋁、鎳等對中國經濟增長最為敏感的工業金屬降幅更是高達20%。
包括John Paulson在內的主要投資者已承認在黃金市場出現重大虧損。而由於需求與價格下降削弱了回報預期,力拓股份有限公司(Rio Tinto Group)與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 PLC, AAUKY, AAL.LN)等礦業巨頭今年對旗下項目進行了大規模減記,這令通過買入這些公司股票投資大宗商品市場的投資者也遭受打擊。
投資者們正在從大宗商品市場撤離。巴克萊在上週五的研究報告中稱,投資大宗商品的總資產規模目前為3,490億美元,較去年的高位下降了21%。今年,中國經濟的放緩以及美國經濟的逐步復甦進一步打擊了投資者的熱情。道瓊斯-瑞銀大宗商品指數顯示,大宗商品價格或連續第三年下跌。而大宗商品基金或將出現金融危機以來的首次資金淨流出。
Pacific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簡稱Pimco)投資組合經理Nic Johnson表示,他認為這種超級週期已經結束。Johnson為Pimco旗下的大宗商品基金打理約270億美元的資產。Pimco是德國安聯保險公司(Allianz SE, ALIZF, ALV.XE)旗下子公司。
除了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其他因素也給大宗商品價格帶來壓力,例如,在美聯儲官員暗示隨著經濟改善將最終結束超低利率政策後金價出現了暴跌。另外還有支撐大宗商品市場槓桿的信貸成本不斷上升、股市回報率的吸引力增強等。
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本月公佈,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7.5%,低於第一季度7.7%的增速,並且遠低於過去30年10%的平均增速。
多年來中國的增長之所以可以滿足大宗商品的超級週期,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中國利用了投資拉動型增長模式,在這一增長模式下,大量原材料在道路、住房以及電網的建設中被消耗。
但如今,隨著房地產過度投資的擔憂以及中國金融業面臨壓力的跡象顯現,與其他大型經濟體一樣,中國的領導人也希望調整本國經濟的增長模式,使經濟增長更多地依靠消費驅動。
中國增長的放緩將使商品需求降低,同時對貿易夥伴國的經濟帶來抑制。結果將是全球供需狀況發生轉變,市場一個發展階段結束。花旗集團(Citigroup, C)在4月份的一篇研究報告中表示,預計大宗商品的超級週期將在2013年正式終結。
在中國各地,曾經忙碌生產的工廠正被閒置;同時,由於企業減少庫存補充以應對需求的下降,曾經堆滿貨物的倉庫正被騰空。
陝西某貿易公司的總經理表示,由於部分客戶已經關閉工廠,他們減少了銅和鉛精礦的進口量;現有客戶採取按需購買的方式,因為希望確保每噸金屬都能帶來一些利潤。
曾在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麾下任職、Duquesne Capital Management LLC(2010年已關閉)的基金經理Stanley Druckenmiller之前已告誡稱,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大宗商品出口商很容易受到中國經濟放緩的衝擊。澳元兌美元本月跌至三年低點。
還存在其他一些影響因素。美國頁岩油生產的蓬勃發展正提振石油和成品油供應,許多分析師認為這可能導致未來幾年價格下降。在許多大宗商品領域,價格高企推動的產能過度增加和由此帶來的過量生產正推動價格走低。
此外,由於市場環境惡化以及監管加強,以往曾是商品市場主力的銀行開展交易也受到制約。美聯儲上週五表示,正在重新評估一項實施了十年的政策,該政策允許銀行通過持有包括從發電廠到金屬倉庫在內的資產來參與實物商品市場交易。
黃金期貨的暴跌令指數和投資者信心均受到打擊,繼去年10月份觸頂之後黃金期貨已累計下跌近30%,而股市不斷攀升則為投資者帶來了更加誘人的回報。
商品市場曾受到如下預期的支撐:新興市場的強勁增長將使大量人口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進而刺激從原油、鉑金、黃金到小麥、棉花等眾多商品的需求。此外,受伊拉克和阿富汗局勢以及美聯儲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擴張性政策影響,投資者還將大宗商品視為減輕美元貶值影響的一個渠道。
雖然大宗商品市場近期遭遇滑坡,但的確有部份投資經理並未減少他們的投資。他們表示,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仍將實現增長,長期來看將消費更多大宗商品。
全球宏觀對沖基金Armored Wolf的管理人士John Brynjolfsson表示,他們並未因中國經濟放緩而改變投資部署和策略。
讓眾多投資者更加煩惱的是,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問題。雖然許多年份大宗商品帶來的回報達到兩位數,但過去十年的年均回報率也只有0.3%,對於那些在股市中常常採取長期持有策略的投資者而言,大宗商品市場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為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年均回報率達0.8%。
(WSJ專欄)